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MySQL准入规范有哪些,内容非常详细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借鉴,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。


一、数据库设计

1、表结构设计

-表中的自增列(auto_increment属性)推荐使用bigint类型-首选使用非空的唯一键,其次选择自增列或发号器不使用更新频繁的列,尽量不选择字符串列,不使用UUIDMD5HASH-业务中选择性很少的状态status、类型type等字段推荐使用tinytint或者smallint类型-业务中IP地址字段推荐使用int类型-业务活跃的大表中必须有行数据的创建时间字段create_time和最后更新时间字段update_time-表中所有字段必须都是NOTNULL属性,业务可以根据需要定义DEFAULT值-用decimal存储精确浮点数(不要用浮点类型)-不推荐使用enum,set,blob,text等类型,对于大表必须将text、blob等类型字段拆分或者独立建表

2、索引设计

-避免冗余索引:避免将同一个字段都建立索引,索引的建立需要根据访问的SQL语句来评估-一次查询,一个表只能用到一个索引,不要对每个查询条件的字段都单独建立索引-单张表索引数量不超过7,单个索引字段数不超过5-不在null列上加索引-不在低基数列上建立索引,例如“性别”-复合索引字段排序,区分度最大的字段放在前面-核心SQL优先考虑覆盖索引-对字符串使用前缀索引-前缀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,必须是最左前缀

3、字符集及校验集

-数据库和表的字符集必须一致,且所有表的字符集必须一致,只能是utf8;数据库中所有表采用统一的校验集-主、从数据库的字符集必须一致-前端程序字符集或者环境变量中的字符集,与数据库、表的字符集必须一致

4、其他要求

-不推荐使用外键,临时表,视图,自定义函数,存储过程以及触发器-SSD硬盘上,单表数据行数不能超过5000万或者存储空间不得大于30GB-SAS硬盘上,单表数据行数不能超过2000万或者存储空间不得大于15GB-上线前DBA必须根据1年内的业务访问量和数据增长量,给出库、表的扩展方案


二、SQL编写

1、select

-SELECT语句必须指定具体字段名称,禁止写成“select*”-SELECT语句禁止使用UNION,推荐使用UNIONALL,并且UNION子句个数限制在5个以内

2、DML

-INSERT语句必须指定具体的字段名称,不要写成INSERTVALUES(……)形式-SQL语句在程序中传入的参数值类型必须与字段在数据库中的类型相同

3、多表联合查询

-多表连接查询推荐使用别名,且SELECT列表中要用别名引用字段,数据库.表格式,如“selecta.cidfromiknow_qb.tblreplyawhere…”-生产系统中,单个查询中不推荐将3张表以上(包括3张表)做连接-生产系统中,强烈不推荐使用外关联,包括左外关联,右外关联和全外关联-在多表连接的查询中,驱动表须要选择结果集较小的表-禁止写成多层子查询嵌套的SQL语句,推荐改写成表顺序连接的格式-尽量不要在INSERT|UPDATE|DELETE|REPLACE语句中进行多表连接操作

4、事务

-事务中INSERT|UPDATE|DELETE|REPLACE语句操作的行数控制在2000,以及WHERE子句中IN列表的传参个数控制在2000-批量操作数据时,需要控制事务处理间隔时间,进行必要的sleep,具体值由DBA给出,并且程序必须有中断处理能力-对于有auto_increment属性字段的表的插入操作,并发需要控制在200/s以内-SQL级别/事务级别/主从数据库中的表存储引擎类型要一致,存储引擎混合使用会导致主从数据不一致或主从同步中断-对于同步延迟不敏感的只读查询,必须放到从库上执行;对于同步延迟敏感的只读查询,可以放到主库上执行-前端程序中尽量不要使用set语句,包括setnames、setsql_mode和setisolation_level等

5、表扫描方式:

-SELECT|UPDATE|DELETE|REPLACE要有WHERE子句,且WHERE子句的条件必需使用索引查找-生产数据库中强烈不推荐大表上发生全表扫描,但对于5000行以下的静态表可以全表扫描-业务中大表全表扫描和全表导出(dump)推荐放在备份库或者线下读库中进行-WHERE子句中禁止只使用全模糊的LIKE条件进行查找(如like'%aj%'),必须有其他查询条件-WHERE子句中的索引列或组合索引前导列上不能使用函数

6、排序和分组

-有distinct、orderby和groupby子句的查询,中间结果集限制10000行以内-对于大结果集(中间结果集超过10000行)的排序、分组放到程序端实现

7、其他要求

-单个SQL语句的大小限制在5MB以内-生产数据库中SQL语句的中间结果集和最终结果集必须限制在5MB以内-生产数据库中SQL语句禁止使用提示,如forceindex,ignoreindex,straight_join,sql_no_cache等-禁止使用全文检索功能-禁止使用事件(EVENT)功能-程序中不要使用或操作mysql库和test库,禁止创建test或以test开头的库-禁止在mysql中使用用户自定义变量-线上数据库中不要进行业务的实时统计或者汇总等计算操作,可导出后利用其它工具或者在线下备份库中完成-减少与数据库的交互次数INSERT...ONDUPLICATEKEYUPDATEREPLACEINTO、INSERTIGNORE、INSERTINTOVALUES(),(),()UPDATE…WHEREIDIN(A,B,C,…)-不使用负向查询,例如notin,!=,notlike-不在索引列进行数学运算和函数运算-不使用%前导的查询,例如like“%abc”-避免大表数据类型间的隐式转换(这个经常出性能问题)会导致索引失效,例如数字转字符串


三、MySQL相关特点介绍

1、MySQL对SQL的处理特点

-SQL请求处理只能使用一个核-没有SQL编译缓存,SQL存储过程都是硬解析-索引上不支持运算对比-大多情况下一个Query只能使用一个索引-不支持Hashjion(MariaDB目前支持)-基于线程的对外服务模型(连接数太高,性能下降严重)-子查询支持较差,外层查询一般走不了索引

2、MySQL支持的存储大小

-单个表空间64T,每个表只有一个表空间,也就是每个单表最大64T-InnodbLogfile加起来不能超过512G-每行大小限制65535byte-每个表最多1027个字段-每个表最多64个普通索引

3、MySQL生产参考指标

-单实例最好不要超过1T,周边LOG除外,最大不建议超过5T-一般的OLTP单表建议最大不要超过10G-通常在有buffer命中的情况下:Select可以达到3-6W/SInsert在聚集索引连续的情况可以到2w-3W/S在聚集索引不连续的情况下有可能也就是200-300/SUPDATE数据在内存的情况下可以达到3K/SDELETE数据在内存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k/s,有可能更少-数据库的瓶颈:IO能力,想办法用顺序IO,减少随机IO


四、建表审核

建库或者建表,需要提前找DBA评估建表语句,并填写表及SQL审核模板:

SQL审核模板.doc


五、容量评估

1、容量评估概述
所有的数据库上线:新建集群、新建数据库、新建表,都需要提前进行容量评估,防止后续因容量问题而又对已上线的业务进行调整、扩容、迁移等操作,从而对线上业务造成影响。容量包括:访问量(读写)、数据及增长量、磁盘空间容量.

2、表容量
表容量主要从表的 记录数、平均长度、增长量、读写量、总大小量进行评估。一般对于OLTP的表,建议单表不要超过2000W行数据量,总大小15G以内。访问量:单表读写量在1600/s以内。
对于单表数据量上百万的表,每行记录长度不要过长,不要和text、blob等字段类型放在同一个表中。(MySQL数据页大小为16K,每行记录越长,每个数据页存储的记录数就越少,因此在对数据进行检索时,会产生更多的IO)

3、实例容量
MySQL是基于线程的服务模型,因此在一些并发较高的场景下,单实例并不能充分利用服务器的CPU资源,吞吐量反而会卡在mysql层,特别是对于mysql5.5版本。在mysql 5.6版本中 做了很大优化,而且percona 版本有thread pool ,可以充分应对高并发场景下CPU上下文切换消耗过高的问题。
单实例QPS吞吐量一般控制在20000/s以内,写入量还需考虑从库延迟问题,对于mysql5.6版本可以考虑进行分库后再分表,充分利用5.6版本基于库级别的多线程复制,从而提高写入的吞吐量。

4、磁盘空间
服务器一般会承载多个数据库实例,因此在各个实例上线前,需要对各个实例进行 数据量的评估,以及1-2年内 主要的几个大表的增长量情况,对数据量的评估,尽量精确到每个字段。对于增长量不是特别快的业务(半年就翻倍的情况),建议1-2年的数据量,最终占磁盘使用率的70%以内。同时,对于一些数据增长较快,可以考虑使用大的慢盘进行数据归档。

关于MySQL准入规范有哪些就分享到这里了,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,可以学到更多知识。如果觉得文章不错,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。